南京立體試衣人臺-南京服裝打樣人臺服裝一直是跨境電商的熱門賽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服飾及鞋履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1609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7503億元,2017年至2021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8.4%,預計2022年規模達9321億元。
巨大的市場規模下,跑出了SHEIN這樣一家全球**的時尚品牌。如今,SHEIN的估值已突破1000億美元,是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公司,僅次于字節跳動和SpaceX。SHEIN的存在為服裝出海帶來了更多可能性,賽道也迎來更大的熱度。
近日,美邦服飾表示,當前已嘗試阿里速賣通跨境平臺開展銷售,并取得了初步成績。疊加跨境電商利好消息,美邦股票13-15日連續大漲。今年年初,美特斯邦威、森馬等相繼進駐本土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數據顯示,到年中,今年上半年國內電商女裝品牌銷量前5名中,已有3家入駐速賣通。
出海成為越來越多本土時尚企業發展的新方向,他們與一開始就扎根于國外市場的跨境電商公司一起,完成新時期的中國出海
**服裝企業出海自救
熱鬧的出海賽道,少不了國內**的服裝企業們。
近日,美邦服飾在與投資者交流中表示,該公司尚未在亞馬遜平臺上售賣衣服,當前已嘗試阿里速賣通跨境平臺開展銷售,并取得了初步成績。此外該公司也提及,近來隨著氣溫下降,公司羽絨服的銷售呈現上升趨勢。
此前,美邦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該公司尼泊爾、印度尼西亞、緬甸、蒙古和俄羅斯5個海外市場開有美邦加盟店;近期該公司表示,當前跨境業務主要還是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近期亦有初步接觸西歐市場。
無**偶,12月12日,森馬服飾海外業務中心舉辦了首次海外招商發布會,發布森馬與巴拉巴拉兩個主力品牌海外業務發展機會與策略。自2016年啟動出海計劃以來,到2022年底,森馬服飾旗下的森馬和巴拉巴拉兩個品牌已經在海外13個國家與地區開設60多家門店。
“發展非洲、深耕亞洲”是本次海外招商發布會的主題,也是**個五年森馬海外業務的發展策略與方向。據悉,森馬計劃在未來的5-10年中,要在發展亞洲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品牌的產品優勢、設計優勢及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創新運用于非洲市場,建立國內和海外市場的雙循環。
雖然據兩公司透露,海外業務均占比較小,對公司主體不構成重要影響,但新的嘗試和增長對于紅利期已過、業績不斷下跌的**服裝企業來說,仍然十分重要。
美邦服飾2022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9.68億元,同比下降49.92%;歸母凈利潤-7.59億元,同比下降283.8%。此前,美邦還深陷“關店潮”風波,財報顯示,2019至2021年,美邦門店分別減少785家、683家和403家,而在其巔峰的2012年,美邦服飾的門店數量曾高達5220家。
森馬自然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今年1-9月,森馬服飾實現營業收入89.43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10.76%,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02億元,同比下降5.79%;2022年**季度歸母凈利潤2.71億元,比2021年同期下降71.21%,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67億元,同比下降39.82%。
事實上,**服飾企業的困境在2012年左右就開始顯現。彼時電商興起,新興品牌如雨后春筍,嚴重沖擊了線下品牌,而從歐美涌入的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又進一步擠壓著老企業的生存空間。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單一圈層的用戶群體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不同城市、區域的用戶發生分化,全品類品牌在品類細分上的優勢被新興品牌蠶食,新興品牌在品類配搭的深度挖掘,從產品研發、品牌推廣、品類運營上發力脫穎而出。
增長見頂,業績受困,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也在倒逼著這些**企業們尋找新的增長市場。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海”對中國傳統服裝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從海外服裝消費市場來看,無論是線下的超市、賣場還是線上的電商平臺,市場的容量都非常大。
服裝賽道潛力巨大
數據顯示,從整個跨境電商細分品類來看,服飾及鞋履的GMV從2017年17.4%的市場份額,逐步增長至2021年的27.4%,預計將于2026年達到33.2%。品類增長迅速,賽道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除了上述正向海外市場伸出觸角的時尚品牌,一些公司從**開始就選擇避開了國內市場的廝殺,轉而瞄準廣闊的海外市場。他們起家的過程也很類似,依托中國供應鏈優勢,在海外電商剛剛興起之時入局,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成長。
今年上市的子不語就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2011年的子不語從淘寶女裝店鋪起家,在敏銳察覺到國內的電商和供應鏈優勢之時,于2014年投身跨境電商藍海,開始在亞馬遜上經營店鋪。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按2021年的GMV計算,子不語在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服飾及鞋履市場的所有平臺賣家當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0.4%。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子不語分別實現營收14.29億元、18.98億元、23.47億元,利潤分別為8110.9萬元、1.14億元、2.01億元,增長較為穩定。
今年6月過會的賽維時代,來自服飾的收入占到該公司營收的一半以上。創始人陳文平早年在跨境電商及服裝產業鏈積攢經驗,他認為,海外服裝市場空間巨大,行業玩家分散且水平參差不齊,供應鏈門檻很高。對于彼時的賽維時代來說,競爭優勢顯而易見。
招股書顯示,賽維時代打造了一個服裝柔性供應鏈系統,能滿足生產過程數字化、智能排程、多工序協同,實現“小批量、多批次”靈活生產。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79億元、52.53億元、55.65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5410.8萬元、4.51億元、3.48億元。
深耕供應鏈放到十年后依然不算落伍,其中**有代表性的服裝品牌非SHEIN莫屬。快時尚品牌SHEIN依托廣州發達的服裝產業和多年來的布局,將“小單快返”做到了**。有消息稱,SHEIN 2022年平臺商品交易總額(GMV)預計將增長50%,達到300億美元。同時,SHEIN已取代亞馬遜,成為美國安裝量**的購物應用,并在全球54個國家iOS購物APP中下載量**。
SHEIN的火爆很大程度上點燃了服裝企業新一輪的出海熱情,主營母嬰和童裝的PatPat、主營泳裝的Cupshe、快時尚品牌Cider等都陸續獲得大額融資,賽道持續向好。
SHEIN的成功可以被復制嗎
有SHEIN的成功在前,做服裝出海生意的公司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走和它相似的路成為一些企業的選擇。
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曾先后推出Dmonstudio、Fanno、If Yooou三個跨境快時尚獨立站,運營模式與SHEIN大同小異,主打女裝和性價比。但前兩個項目都迅速折戟,只留頻頻試錯之后的幸存者If Yooou,據官方介紹,該業務站點覆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
今年9月,拼多多正式推出跨境電商平臺TEMU,由拼多多COO顧娉娉(花名阿布)帶隊,主打**性價比,價格甚至比SHEIN更低。然而拼多多雖然已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優質的算法能力、運營能力等可以直接搬運至TEMU,但走向海外市場,它還要面臨著倉儲物流、海外消費者洞察等諸多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