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審計的流程步驟
1、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并做出相應的記錄。這是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步,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定手段,了解被審計單位已經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的情況,并做出記錄、描述。
2、初步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確認內部控制風險,確定內部控制是否可依賴。在對控制環境、控制程序和會計系統進行調查了解,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應對內部控制風險和內部控制的可依賴程度做出初步評價。
3、實施符合性測試程序,證實有關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的效果。通過對內部控制進行初步評價,可基本掌握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強弱環節,為進行符合性測試確定一個前提。
4、評價內部控制的強弱,評價控制風險,確定在內部控制薄弱的領域擴展審計程序,制定實質性審計方案。
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
**先,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改善內部控制環境的前提和基礎。控制環境是構成一個組織內部控制的氛圍,反映組織內部人員特別是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是所有控制方式與方法賴以存在與運行的環境。
其次,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的客觀需要。風險是企業目標無法實現的可能性。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面臨來自企業內外部的多種風險因素的影響,如:國家政策風險、行業風險、市場風險和財務風險等。風險管理是指一個企業為達到其目標而確認和分析相關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對風險進行管理的過程。
第三,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加強交流溝通,促進信息對稱的根本途徑。內部控制是確保管理指令得到執行的政策和程序,是針對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類風險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手段。
第四,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改善內部控制,加強內部監督制約的有效手段。內部控制是動態的、持續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時間、地點、政策、具體執行人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服務,相關具體事宜,歡迎咨詢。
本公司還有其它特色業務:財務顧問、財務代理、項目審計、司法審計等業務,詳情請致電新洲企業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