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耐高溫材料有限公司
使用匣缽燒制陶瓷器,不僅可提高裝燒量、制品不致粘結、提高成品率,而且匣缽還具有一定的導熱性和熱穩定性,可**陶瓷質量。匣缽的形狀,依器物形狀而異。我國龍山文化時期燒制的蛋殼黑陶,已經使用專門的匣缽。在山東省諸城市楊家子遺址曾采集過兩件燒制龍山文化蛋殼陶的匣缽,這是所知**早的匣缽。后世發現的匣缽,以盛裝瓷器為主,隋代湘窯已有發現。
匣缽,是用耐火泥料制成的各種規格的圓缽,經高溫焙燒而成。各種瓷坯,均須先裝入匣缽,然后才裝進窯爐焙燒。
小器匣缽系由匣壁(亦稱匣圈)和匣底組成。制作匣壁的過程大致為:先取特制的竹片若干片,用細繩順竹片厚度方向穿過,再將其豎放,并把兩頭合攏圍成圈筒,內側用鐵質圓圈固定,外側用繩綁住。再將匣泥敷于圈筒外壁,敷至一定厚度時,用布蘸水將其外側抹平,然后用鐵片修削整形。整好后,去掉圈筒內側之鐵圈,將圈筒收縮從內面取出,然后抹平內壁并整形。匣壁制好后,將其移至他處稍晾。制作梗底的過程大致為:先取一直徑等于或稍大于匣壁外徑的特制鐵圈,將匣泥故人圈內,用腳踩匣泥,使匣泥均勻地填滿圈內各部位。然后在中心部位放一團匣泥,并將其拍緊,匣底制好后,稍晾。待匣壁與匣底干燥適度時,將匣壁緣蘸上匣漿,把它坐于匣底之上,爾后將粘接處修削平整。
大器匣缽系由直壁和斜壁組成。制作直壁的方法與制作小器匣壁大致相同。制作斜壁的方法則與瓷坯拉坯相似,只是由于匣泥顆粒較粗,故在精修整形時須帶水作業。直壁與斜壁制好后,即用匣漿將其互相粘合。粘合之方法,與小器匣缽粘合方法基本相同。
制好的缽坯尚屬生坯(俗稱土匣),土匣還不能用于裝燒瓷坯,只有將土匣鍍(即焙燒)成響匣(熟匣)后,方可用它裝燒瓷坯。
制作工業用匣缽的耐火材料有莫來石,剛玉莫來石、氧化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