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底盤
(1)橡膠履帶的使用溫度一般在-25~+55℃之間。
(2)化學品、機油、海水的鹽份會加快履帶的老化,在這樣的環境下使用后要清洗履帶。
(3)有銳利突起(如鋼筋、石塊等)的路面會導致橡膠履帶外。
(4)道路的邊石、車轍或凹凸不平的路面會導致履帶邊緣接地側花紋產生裂紋,這種裂紋未及鋼絲簾線時可以繼續使用。
(5)砂礫、碎石路面會造成與承重輪接觸的橡膠表面早期磨損,形成小裂口。嚴重時水份侵入,造成芯鐵脫落、鋼絲斷裂
履帶行走機構應用于工程機械、拖拉機等野外作業車輛。行走條件惡劣,要求該行走機構具有強度和剛度,并具有良好的行進和轉向能力。履帶與地面接觸,驅動輪不與地面接觸。當馬達帶動驅動輪轉動時,驅動輪在減速器驅動轉矩的作用下, 通過驅動輪上的輪齒和履帶鏈之間的嚙合, 連續不斷地把履帶從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帶給地面一個向后的作用力, 而地面相應地給履帶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 這個反作用是推動機器向前行駛的驅動力。當驅動力克服行走阻力時, 支重輪就在履帶上表面向前滾動, 從而使機器向前行駛。整機履帶行走機構的前后履帶均可單獨轉向,從而使其轉彎半徑小。
履帶行走裝置有“四輪一帶”(驅動輪、支重輪、導向輪、拖帶輪及履帶),張緊裝置和緩沖彈簧,行走機構組成
1.履帶
履帶是由主動輪驅動、圍繞著主動輪、負重輪、誘導輪和托帶輪的柔性鏈環。履帶由履帶板和履帶銷等組成。履帶銷將各履帶板連接起來構成履帶鏈環。履帶板的兩端有孔,與主動輪嚙合,中部有誘導齒,用來規正履帶,轉向或側傾行駛時履帶脫落,在與地面接觸的一面有花紋,以提*高履帶板的堅*固性和履帶與地面的附著力。
履帶工作條件惡劣,具備強度和剛度,耐*磨性能要求良好,質量較輕以減少金屬的消耗量,并減*輕履帶運轉時的動載荷,履帶和地面要有良好的附著性能,發出牽引力,還要考慮減少行駛及轉向的阻力。
2.驅動輪
在履帶作業機械上,多數都是把驅動輪布置在后方,這樣布置的優點是可以縮短履帶驅動區段的長度,減少因驅動力造成履帶銷處的磨擦損失,增加了履帶的使用時間,且不易造成履帶下部拱起,減少轉向時履帶脫落的危險,利于提*高行走系統效率。驅動輪應降-低-重-心(或車身)高-度和增加履帶接地長度,因此驅動輪高-度應盡量小。
3.托帶輪
托帶輪的作用是拖住履帶,履帶下垂過大,以減少履帶在運動中的振跳現象,并履帶側向滑落。托帶輪與支重輪相似,但其所承受的載荷較小,工作條件較支重輪要好,所以尺寸較小。
4.張緊裝置
張緊裝置主要功能是實現對履帶的張緊功能。
張緊裝置的緩沖彈簧有1定的預壓量,使履帶中產生預張緊力。其作用是前進時不因稍受外力即松弛而影響履帶銷和驅動輪齒的嚙合,倒退時能產生的牽引力,履帶銷和驅動輪齒的正常嚙合。
張緊彈簧由于裝置的反沖作用,在右方頂著導向輪使其在工作過程中,保持張緊狀態,從而使履帶張緊導向輪導向。
5.緩沖彈簧
主要功能是配合張緊裝置實現對履帶的彈性張緊功能。因張緊裝置的作用,是通過彈簧對導向輪的推動從而達到張緊的作用。因此,選用壓縮、拉伸彈簧。
6.導向輪
導向輪的前后位置根據驅動輪位置而定,通常布置在前面。導向輪用于引導履帶正確繞轉,導向輪中-心離地面高-度應于降-低-重-心。
7.支重輪
支重輪是履帶式工程機械底盤四輪一帶中的一種,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撐著挖掘機與推土機的重量,讓履帶沿著輪子前進。支重輪的個數和布置應利于使履帶接地壓力分布均勻。農業用行走機構工作多在山區或丘陵地區,路面多為土路,履帶裝置需要較小的平均接地比壓,支重輪的壓力要分配均勻。
8.行走機構
主要包括履帶底盤的本體,作為上述幾個部分的載體平臺,方便導向輪、支重輪等的
而對于回轉支承裝在底盤上,可將轉臺上的重量傳遞給底盤,其上裝有動力裝置、傳動系統、卷揚機、操縱機構、平衡重和機棚等。動力裝置通過回轉機構可使轉臺作360°回轉。回轉支承由上、下滾盤和其間的滾動件組成,可將轉臺上的重量傳遞給底盤,保轉臺的自由轉動。從而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作業。
|